ATR测量,值得深入一些
时间:2022-01-20
来源:本站
点击:2405次
ATR测量,值得深入一些
为什么加AT?此处不是汽车频道,自然不是自动变速箱的意思。
= Attenuated Total + Reflection
其次,这个“全”字有意思了,超过临界角能够达到100%反射率,定量描述。
要知道光从空气中入射到金属或者是电介质表面,要达到100%反射率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首先,反射界面两侧的折射率数值影响着全反射的临界角,示意图如下,横坐标是晶体折射率,纵坐标是临界角,曲线是固定的样品折射率情况下,不同晶体折射率对应的临界角趋势。
当我们在测量样品的时候,以大部分有机物为例,其折射率约1.5。此时,常见ATR晶体材料如ZnSe,Ge和金刚石的临界角如下。
当然,做背景扫描时,另一面是空气(折射率为1),其临界角更小。
总体近似渗入深度与反射界面两边的折射率、入射角度、入射波长息息相关(此处暂时不区分偏振方向),如上关系式。先举个例子有个数量级概念,入射角度30°、45°和60°,波长10um(即1000cm-1),样品折射率1.5,不同ATR晶体(折射率不一样)渗入深度(单位um)如下。
为了抓概念简化分析,以上我们忽略样品对于不同波长光实际上有着不同的折射率的现象,以PS聚苯乙烯为例,折射率-波长分布如下,在吸收峰附近,变化幅度实际上是不可忽略的。红外波段跨度那么大,2.5um~25um,不同波长有不同的渗入深度,即不同的吸收光程,这现象跟透射有本质区别,透射是所有的波长光程一致。两者对比示意图如下。
这个时候可以明白ATR模式测量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校正的算法(把光程调整到一致),才可以得到跟透射接近的谱图,示例如下。
b部分是校正函数,简单的一个线性方程可以实现接近透射的校正效果,此处无需更复杂的模型,不做过多解释。已经够复杂的了,偏振方向这个时候居然还来凑热闹。上一个小结开始处,我们就强调是总体近似的渗入深度,严格需要区分偏振方向,p偏振光和s偏振光有着不同的渗入深度。p偏振光渗入深度
偏振光是角度敏感的,偏振光的渗入深度与入射角的关系。整体渗入深度与波长比值
s偏振光渗入深度与波长比值
p偏振光渗入深度与波长比值
s偏振光和p偏振光的渗入深度不同和偏振方向不同,在应用上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,跟上期红外光与金属表面二三事中的IRRAS采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